1505 条词条数据
梵语毗婆舍那,华言观,即智慧也。 一、观生死恶果报,谓修禅观,即能破诸昏暗,观察分别因缘生灭之相,故于善恶果报,悉皆明了,不起惑业也。 二、增长善根,谓修禅观,能灭贪嗔痴等恶业暗障,本性之智自然明发,故一切善根,悉皆增长也。 叁、破诸烦恼,谓修禅观,了知生死...
出涅槃经 / 212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谛即审实之义。谓观世间、出世间一切诸法,不出空与色、心。经云:我以叁谛,摄一切法。是也。 一、空谛,空即虚幻之义,谓谛审一切众生及与世界等法,性相本空,虚假不实,是名空谛。 二、色谛,色即质碍之义,谓谛审世间众生色身及山河大地种种形相,乃至意识所缘一切境界,...
出仁王护国般若经疏 / 282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一、因成假,谓一切诸法,必有所因和合方成。如诸众生,因于父母生成此身,是名因成。了达此身虚幻不实,是名为假。一切诸法,亦复如是,故名因成假。 二、相续假,谓众生心识念念相续,前念既灭,后念复生,是名相续。了此相续,本无实体,是名为假;一切诸法相续不断,亦复如...
出止观辅行 / 535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一、我空,谓于五蕴之法,强立主宰,名为我执。若推求色受想行识之五法,皆无自性,不见我体,是名我空。(五蕴者,色蕴、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也。) 二、法空,谓于五蕴之法,计为实有,名为法执。若推求五蕴之法,如幻如化,皆从缘生,无有自性,是名法空。 叁、俱空,谓...
出金刚经刊定记 / 315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忏,梵语具云忏摩,华言悔过。谓改悔往昔之过非也。作法、取相二忏属事;无生一忏属理。理忏为正,事忏为助;若能正助合行,事理兼运,则无罪不灭,无福不生也。 一、作法忏,谓身礼拜、口称唱、意思惟,叁业所作,一依法度,披陈过罪,求哀忏悔,是名作法忏。 二、取相忏,谓...
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/ 286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一、忏悔,梵语忏摩,华言悔过。华梵兼举,故称忏悔。忏名修来,悔名改往。谓修将来之善果,改已往之恶因,是名忏悔。 二、劝请,劝请有二:一谓十方世界有佛将入涅槃者,劝请住世,利济众生。二谓十方世界有佛初成正觉者,劝请转于法轮,度诸众生。虽不面见诸佛而虔心劝请,以...
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/ 404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疏云:方是智所诣之偏法,便是善权巧用之能。巧用诸法,随机利物,故云方便。(偏法者,即小乘偏权之法也。) 一、自行方便,谓佛及四十一位,心内所证不思议二谛之理,是名自行方便。(四十一位者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菩萨及等觉菩萨也。等觉者,望后妙觉犹有一等故也。...
出净名经疏 / 284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谓菩萨依佛胜教而修,破于声闻劣修,故名胜叁修。 一、常修,常即不迁不变之谓也。盖菩萨了知法身之体,本来常住,无灭无生,以破声闻之人,不应于诸法中执为无常,是名常修。 二、乐修,乐即安隐寂灭之谓也。盖菩萨了知诸法之中,而有涅槃寂灭之乐,以破声闻之人,不应于诸法...
出涅槃经 / 275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谓声闻所修比于菩萨所修则劣,故名劣叁修。 一、无常修,谓声闻之人,不知法身常住之理,而观叁界一切有为之法,皆悉生灭无常,是名无常修。(叁界者,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也。) 二、非乐修,非乐即苦也。谓声闻之人,不知诸法之中,本有涅槃寂灭之乐;而观一切诸法,悉皆是苦...
出涅槃经 / 255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叁渐次者,乃楞严经中,佛欲说修行地位,而先说此叁等渐次以为根本。以由一切地位虽有浅深不同,而皆以此叁种而为进行之本。故经云:如是渐修,随所发行,安立圣位。是也。 一、除助因,除助因者,谓除众生助恶之因也。助恶之因,即五种辛也。五辛者,即葱、薤、韭、蒜、兴渠也...
出首楞严经 / 350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论云:若迷心不迷色,则合色开心,数为五蕴;若迷色不迷心,则合心开色,数为十二入;若心色俱迷,则心色各开,数为十八界。如此开合说者,为令众生于所迷处,委细而观,故有叁科不同焉。 一、五蕴(亦名五阴。)蕴,积聚也。谓积聚色受想行识五法以成身也。如来为迷心偏重者,...
出婆沙论并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/ 292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一、圣言所摄,谓修行之人,于如来及诸弟子所说正法,当依凭正义,信解修习,遵崇圣制,不敢违越,是名圣言所摄。 二、对治杂染,谓修行之人,修善去恶,必有对治之法。如心散乱,则以禅定之法治之也;如心贪染,则以不净观法治之。乃能息妄归真,得入正道,是名对治杂染。 叁...
出显扬圣教论 / 234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宗,犹派也。圭峰密禅师云:大乘经教,统唯叁宗。 一、法相宗,谓此宗说一切有漏妄法及无漏净法,无始时来,各有种子,在阿赖耶识中,遇缘熏习,即各从自性而起,都不关涉真如。故于色心诸法,而建立种种名相,是名法相宗。(梵语阿赖耶,华言藏识,即第八识也。) 二、破相宗...
出宗镜录 / 343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南中叁教者,谓自齐朝已后,江南诸师,立此叁教,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。 一、渐教,谓佛说法,始自鹿苑,终至双树,从小至大,是名渐教。 二、顿教,谓佛最初为诸菩萨说华严经,如日初出,先照高山,是名顿教。 叁、不定教,谓别有经,虽非顿、渐所摄,而明佛性常住,即胜鬘...
出华严经疏 / 226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岌,武丘人也。谓其以此叁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。 一、有相教,谓佛设教,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前,见有得道,是名有相教。(见有得道者,谓二乘见一切法是有,不离色、心,因而得道也。) 二、无相教,谓佛设教,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后,齐至法华,见空得道,是名无相教。(齐...
出华严经疏 / 330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