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趣意向。顺正理论二十叁曰:「我见此经,义意如是。」慧愷旧俱舍序曰:「重译论文,再解义意。」
283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因十四过类之第七。谓不知宗因宽狭之规则,滥為义推,由反面攻击立者论法时所招之过误也。凡宗因之关係,因之范围,与宗之范围同等。若狭时,得论理推断,不许因之范围,较宗之范围宽广,然敌者不知此理,例如对於「声无常(宗),由人意力发故(因),犹如人造品(同喻)。」之论...
68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知诸法之义,了了通达而无滞也。四无碍之一。大乘义章十一曰:「知义无滞,名义无碍。」
265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於义得无碍之智也。
158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旧译曰义无碍智。新译曰义无碍解。
91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自义无碍智起义无碍之言说也。於言说辩了之名。见[四无碍]条。
93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适於理之道也。八十华严经二十一曰:「修多罗文句义理,无有忘失。」思益经力说品曰:「随其义理不随章句言辞。」成实论眾法品曰:「佛法皆有义理,外道法无义理。」
334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解释本经义理者。疏者疏通之义,疏通义理之意。止观七下曰:「览他义疏。洞识宗途。」
228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义理与相状也。五教章下曰:「佛果义相。」
又义理之相状也。叁藏法数十五曰:「义相名相,即能詮教下,所詮义理之相。」
782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义理之解释。解释佛经之深义也。高僧传十科中有义解一科。
56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义理之所归趣也。法华经方便品曰:「了达诸义趣。」玄赞叁曰:「是所说义,何所归趣?」
258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菩萨七辩之一。智度论五十五曰:「说趣涅槃利益之事,故名义辩。」
89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各种之义理,门户差异,而彼此不混同也。门者差别之义。止观大意曰:「开拓义门,观法周备。」元照之弥陀经疏曰:「先以义门,括其纲要。」
436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Artha-dhāraṇī,陀罗尼者,梵语总持之义。能总持所闻之义趣而不忘失,谓之义陀罗尼。乃菩萨所成之德。四种陀罗尼之一。叁藏法数十四曰:「诸菩萨,持所闻无量义趣,经无量时,永不忘失,是名义陀罗尼。」大乘义章十一曰:「於诸法义,总持不忘。名义陀罗尼。」
108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法相宗释叁时教判之语。释尊所说之教法,不关年月之前后,由教义之浅深而判有空中之叁时也。
153 浏览 /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1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