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信者,乃叁贤之首,万行之先也。然欲从凡入圣,必以信为先导,始自信心,终至愿心,总为十信,以作菩萨真修之方便也。(叁贤,即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诸位菩萨也。) 一、信心,谓心与理冥,决了无疑,妙信纯真,恒住中道。经云:妙信常住,一切妄想灭尽无余,中道纯真,名曰信...
《三藏法数》 / 573字 / 2612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04日布施度。持戒度。忍辱度。精进度。禅定度。智慧度。到彼岸名之度。西国正音名波罗蜜。波罗者言彼岸。蜜之言到。彼岸到也。若不达叁事之空。虽行六种之善。但名为施。但名为戒。不得为波罗蜜。
《法门名义集》 / 73字 / 1647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04日欲界有六天。色界有十八天。无色界有四天。欲界六天。第一四天王天(修中之下品十善则生其中)第二忉利天(修中之中品善则生其中)。第叁夜摩天(修中之上品十善则生品十其中)。第四兜率陀天(修上之下品十善发愿行慈则生其中)。第五化乐天(修上之中品十善则生其中)第六他化自在天(威力...
《法门名义集》 / 365字 / 1550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04日五登会元丹霞章曰:「丹霞禪师尝到洛东慧林寺,值天寒,遂於殿中取木佛烧而向火。院主偶见而呵责云:云何得烧我木佛?师以杖拨灰曰:吾烧取舍利。主云:木佛安有舍利?师云:既无舍利,更请两尊,再取烧之。院主自眉鬚堕落。」
《佛学大辞典》 / 98字 / 1466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04日八万四千法门者,昔佛告喜王菩萨,修习行法,自第一光耀,乃至分舍利,凡叁百五十度无极法门;一一法门各有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之六度,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;于诸贪、淫、嗔、恚、愚、痴等分四种众生,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,教化而开觉之,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;...
《三藏法数》 / 1442字 / 1310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04日传灯录五南岳章曰:「开元中,沙门道一住传法院,常日坐禪,师知是法器。往问曰:大德坐禪图什麼?一曰:图作佛。师乃取一砖於彼菴前石上磨之。一曰:师作什麼?师曰:磨為镜。一曰:磨砖岂得成镜?师曰:磨砖既不成镜,坐禪岂得作佛?一曰:如何即是?师曰:如人驾车,车若不行,...
《佛学大辞典》 / 197字 / 1165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04日一、生老病死苦,八苦之中,开之而為四苦。二、爱别离苦,与所爱者离别之苦也。叁、怨憎会苦,常与憎恶者会合之苦也。四、求不得苦,不得所求之苦也。五、五阴盛苦,五阴為一身之总体,為五阴之身,受炽盛之诸苦也。已上五苦,為八苦之开合不同者。见折玄记,叁藏法数二十四。 又...
《佛学大辞典》 / 181字 / 1162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04日闻如是: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。时,与五百应仪、菩萨千人共坐。中有菩萨名阿泥察,佛说经道,常靖心恻听,寂然无念,意定在经。众祐知之,为说:“菩萨六度无极难逮高行,疾得为佛。何谓为六?一曰布施,二曰持戒,三曰忍辱,四曰精进,五曰禅定,六曰明度无极高行。 “布施...
《六度集经》 / 207字 / 1147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2年06月27日叁宝者,谓佛法僧,可尊可贵,名之为宝。 一、大乘佛宝,佛,梵语具云佛陀,华言觉,谓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。具足叁身、十身,能现无边相好,是名大乘佛宝。(叁身者,法身、报身、应身也。十身者,菩提身、愿身、化身、力持身、相好庄严身、威势身、意生身、福德身、法身、智...
《三藏法数》 / 405字 / 1115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04日元天目山之普应国师。名明本,号中峰,钱塘人。自幼切求佛法,昼夜励精。后参天目山高峰妙和尚,大悟彻底。说法无碍,着书若干。仁宗闻而聘之,不至。製金文之伽梨衣赠之,并赐号佛日广慧普应国师。至元叁年寂,寿六十一。有广录叁十卷行于世。见中峰和尚行录。
《佛学大辞典》 / 104字 / 1094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04日一作衲衣。云粪扫衣。拾取人弃不顾与粪扫均之贱物,缝纳為法衣,故名粪扫衣,亦名纳衣。比丘着之,十二头陀行之一。作衲者,俗字也。佛祖统纪(慧思尊者传)曰:「平昔御寒唯一艾衲。」註「法华经,衲衣在空间。律文谓之五纳衣。谓纳受五种旧弊以為衣也。俗作衲字失义。」大乘义章...
《佛学大辞典》 / 175字 / 1090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04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