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藏法数 词条列表

1505 条词条数据

乘戒缓急四句

乘戒者,乘即佛所说大小乘法也;戒即佛所制轻重诸戒也。缓者,宽缓也;急者,急切也。 一、乘急戒缓,谓因戒缓故,堕于修罗、饿鬼、畜生、地狱四趣之中。由乘急故,还得闻法。如八部中,龙鬼等皆得预会闻法,是名乘急戒缓。(八部者,天、龙、夜叉、乾闼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...

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/ 453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四种璎珞庄严

璎珞庄严者,谓菩萨以戒等四法庄严法身,如世璎珞庄严于身也。 一、戒璎珞庄严,谓菩萨严持禁戒,于诸众生无有恶害之心;若无恶害之心,一切众生常所乐见,身口意业悉令清净,是名戒璎珞庄严。 二、叁昧璎珞庄严,谓菩萨于诸众生,运大慈心,质直柔软,乃至远离贪嗔痴行,修习...

出大方等大集经 / 717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四智

一、大圆镜智,谓如来真智,本性清净,离诸尘染,洞彻内外,无幽不烛。如大圆镜,洞照万物,无不明了,是名大圆镜智。 二、平等性智,谓如来观一切法,与诸众生皆悉平等,以大慈悲心,随其根机,示现开导,令其证入,是名平等性智。 叁、妙观察智,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,圆融次...

出成唯识论 / 655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四无碍智

(亦名四无碍辩,出法界次第) 谓菩萨于此四法,智慧明了,通达无滞,故名四无碍智。以其辩说融通,亦名四无碍辩。 一、义无碍智,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,通达无滞,故名义无碍智。 二、法无碍智,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,故名法无碍智。 叁、辞无碍智,谓菩萨于诸...

923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智境四相

谓于有所证取之心,迤逦浅深,有此四相之异,故后之叁相,皆因我相根本而立,与金刚般若四相所言不同,盖彼于迷妄之心,执为四相故也。 一、我相,我相者,谓众生于涅槃之理,心有所证,而其有所证取之心,执着不忘,认之为我,名为我相。经云:是故证取方现我体。是也。(梵语...

出圆觉经略疏 / 361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四镜

镜以明净鉴照为义。谓真如本觉之性,有空、有不空、有体、有用,故以四镜喻焉。 一、如实空镜,谓真如实相,体本空寂,离一切妄心境界之相,如明镜无染,故名如实空镜。 二、因熏习镜,谓真如觉体,能作现法之因,复能熏习内心,而一切境界悉于中现,故名因熏习镜。(已上二种...

出起信论 / 490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四安乐行

谓身无危险故安,心无忧恼故乐,身安心乐,乃能进行,故名安乐行。 一、身安乐行,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:一、远离豪势,二、远离邪人邪法,叁、远离凶险嬉戏,四、远离旃陀罗,五、远离二乘众,妨修大乘之行故,六、远离欲想,七、远离不男之人,八、远离危害之处,九、远离讥...

出法华文句 / 778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四安乐行

此四安乐行者,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。谓涅槃之果,名为安乐;修此行者,能趣涅槃,故名安乐行。又住此四行,则身静神定,外苦不干,故名安乐行。(梵语涅槃,华言灭度。) 一、毕竟空行,毕竟空行者,心境两忘,空有双会也。法华经云:行处近处。谓以观照理,如...

出华严经疏 / 788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藏教生灭四谛

藏教者,经律论叁藏之教也。生灭者,此教诠因缘生法,有生有灭也。四谛者,谛即审实之义,谓声闻之人,用析空观,谛审苦集灭道之法一一不虚,是名藏教生灭四谛。(因缘生法者,六根为因,六尘为缘。根尘相对所起之心,名为生法。析空者,析即分析,谓分析五阴等法皆空也。) 一...

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/ 1282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通教无生四谛

通教者,谓通前藏教,通后别、圆也。无生四谛者,谓此教叁乘之人根利,用体空观,体达五阴诸法,当体即空,如幻如化。故云苦无逼迫相,集无和合相,灭无生相,道不二相也,是名通教无生四谛。(通前藏教者,谓此教钝根菩萨,但证真空之理,与前藏教是同也。通后别、圆者,谓此教...

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/ 614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别教无量四谛

别教者,别前藏、通,别后圆教也。无量四谛者,谓此教独菩萨法;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,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。故云:苦有无量相,十法界果报不同故;集有无量相,五住烦恼不同故;道有无量相,恒沙法门不同故;灭有无量相,诸波罗蜜不同故,是名别教无量四谛。(别前藏、通者,此教...

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/ 340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圆教无作四谛

圆教者,谓事理无碍,法法融摄也。无作四谛者,大乘菩萨圆观诸法,事事即理,无有造作;故云阴入皆如,无苦可舍;尘劳本清净,无集可除;边邪皆中正,无道可修;生死即涅槃,无灭可证,是名圆教无作四谛。(阴入皆如者,阴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。入即六根六尘,互相涉入,通为十二...

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/ 573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四胜义谛

一、世间胜义,谓于世间五蕴虚妄之法,而说真如胜妙之义也。(五蕴者,色蕴、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也。) 二、道理胜义,谓声闻观苦集灭道四谛之理,即是胜妙之义也。 叁、证得胜义,谓声闻证得二空真如之理,即是胜妙之义也。(二空者,人空、法空也。) 四、胜义胜义,谓...

出成唯识论 / 419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四世俗谛

一、世间世俗,俗即习俗,谓世间众生安立舍宅及治生等种种之事,皆悉虚假不实也。 二、道理世俗,谓五蕴等法,皆是假名安立,若依道理一一推穷,皆无自体也。(五蕴者,色蕴、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也。) 叁、证得世俗,谓观世俗假立之法皆空,证得预流等果也。(预流者,预...

出瑜伽师地论 / 358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

四念处

念即能观之观,处即所观之境也。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,于色多起净倒,于受多起乐倒,于想、行多起我倒,于心多起常倒,为令众生修此四观,以除四倒,故名四念处也。 一、观身不净,身有内外,己身名内身,他人之身名外身。此内外身,皆揽父母遗体而成;从头至足,...

出法界次第 / 780 浏览 / 更新时间:2025年08月15日